《大学物理》内容提要(1) – 质点力学

fmingde
版次: 2024-2
了解本系列其他文章,请浏览目录:
《大学物理》内容提要目录

§1 质点运动学

一、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(线量)

1. 位置矢量  $\vec r$

  1)由参考点指向质点位置的矢量;2)位置矢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,称为运动方程$\vec r(t)$;3)运动方程完整的描述了质点运动,由运动方程可导出其他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、表达式。

2. 位移矢量 $\Delta \vec r = \vec r _2 - \vec r _1$

  反映位置变化(方位及距离)

3. (瞬时)速度矢量  $\vec v = \cfrac{{\rm d}\vec r} {{\rm d}t}$

  1)是平均速度($\overline{\vec v} = \cfrac{\Delta \vec r} {\Delta t}$)的极限;2)是位置矢量对时间的变化率;3)反映质点空间位置变化的快慢和方向。

4. (瞬时)加速度矢量 $\vec a = \cfrac{{\rm d} \vec v} {{\rm d}t}$

  1)是平均加速度($\overline{\vec a} = \cfrac{\Delta \vec v} {\Delta t}$)的极限;2)是速度矢量对时间的变化率;3)反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快慢和方向。

5. 小结: 位置矢量、速度矢量、加速度矢量的联系

(1)后者是前者的“变化率”
  $\vec r(t) \xrightarrow[]{\,\quad\frac {{\rm d} \vec r}{{\rm d}t}=\vec v \quad} \vec v(t) \xrightarrow[]{\,\quad \frac {{\rm d} \vec v}{{\rm d}t}=\vec a \quad} \vec a(t) $

(2)前者是后者的“累积”
  $\vec r(t) \xleftarrow[\vec r=\vec r_0+\int^t_{t_0} \vec v{\rm d}t]{} \vec v(t) \xleftarrow[\vec v=\vec v_0+\int^t_{t_0} \vec a{\rm d}t]{} \vec a(t) $

(3)备注:由导数式$\vec v=\cfrac {{\rm d} \vec r}{{\rm d}t}$,转化为积分式的过程:
  $\vec v=\cfrac {{\rm d} \vec r}{{\rm d}t} \xrightarrow[]{\text{移项}}\vec v{\rm d}t={\rm d}\vec r\xrightarrow[\text{上下限对应}]{\text{两边定积分}}\int^t_{t_0}\vec v{\rm d}t=\int^{\vec r}_{\vec r_0}{\rm d}\vec r$
  $\vec v$对$t$积分,得到的是位置矢量增量(即位移)$\Delta\vec r=\vec r-\vec r_0$ ,类似地, $\vec a$对$t$积分,得到的是$\vec v$的增量$\Delta \vec v=\vec v_2-\vec v_1$

计算要求:★★已知运动方程,1)求速度加速度、轨迹等 2)判断运动特点
典型习题:三、1

计算要求:★★★已知加速度或速度, 并辅以初始条件,求运动方程
典型习题:三、3

6. 备注:直角坐标系下各量、各关系的分解形式

  $\vec r=x \vec i+y \vec j+z \vec k$    $\Delta \vec r=\Delta x \vec i+\Delta y \vec j+ \Delta z \vec k$

  $\vec v=v_x \vec i+v_y \vec j+v_z \vec k$

  $\vec a=a_x \vec i+a_y \vec j+a_z \vec k$

  $\vec v= \cfrac {{\rm d} \vec r} {{\rm d}t} =\cfrac {{\rm d} x} {{\rm d}t} \vec i+\cfrac {{\rm d} y} {{\rm d}t} \vec j+\cfrac {{\rm d} z} {{\rm d}t} \vec k$

  $\vec a= \cfrac {{\rm d} \vec v} {{\rm d}t} = \cfrac {{\rm d}^2 \vec r} {{\rm d}t^2}=\cfrac {{\rm d}^2 x} {{\rm d}t^2} \vec i+\cfrac {{\rm d}^2 y} {{\rm d}t^2} \vec j+\cfrac {{\rm d}^2 z} {{\rm d}t^2} \vec k$

7. 备注:微分式到积分式的变换过程

(1)由微分式进行积分
  将导数式,整理为微分等式,两边加积分号。
  为了使两边的积分可展开,需“分离变量”,将与被积变量相关的项移到被积变量同侧。
  例:$v=kx$ $\xrightarrow[]{\text{$v$展开}} \quad \cfrac {{\rm d}x}{{\rm d}t}=kx$ $\xrightarrow[]{\text{分离变量}} \quad\cfrac 1 x {\rm d}x=k{\rm d}t$
  $\xrightarrow[]{\text{两边加积分号}} \quad\int^{x_2}_{x_1} \cfrac 1 x {\rm d}x=\int^{t_2}_{t_1}k{\rm d}t$

(2) 变上限积分 将定积分上限指定为变量本身,得到变量间的函数关系
  例:$v=kx$ $\xrightarrow[]{\text{改写成积分}} \quad\int^{x}_{x_0} \cfrac 1 x {\rm d}x=\int^{t}_{t_0}k{\rm d}t$
   $\xrightarrow[]{} \quad \ln x - \ln x_0 =k(t-t_0) $ $\xrightarrow[]{} \quad x=x_0e^{k(t-t_0)}$

(3)变换被积变量
  某些问题中,需要将对时间的积分,变成对位置量(坐标、角度等)的积分。
  1)变换方法:尝试在导数式的上下部分同时“乘以”中间变量的微分。
  例: $ \cfrac {{\rm d}v}{{\rm d}t}=\cfrac {{\rm d}v}{{\rm d}t} \cfrac {{\rm d}\theta}{{\rm d}\theta}=\omega\cfrac {{\rm d}v}{{\rm d}\theta}$,然后移项、积分。
  2)典型应用:
  圆周运动 -乘以角坐标的微分(如:${\rm d}\theta$)
  直线运动(分运动) -乘以坐标的微分(如:${\rm d}x$)
  曲线运动 -乘以路程的微分(如: ${\rm d}s$)

8. 注意:矢量符号、标量符号的意义

  以速度矢量$\vec v$为例:

  $v$:速度矢量的大小,$v= \vert {\vec v} \vert$ ,与速率相同

  $\Delta \vec v$ :速度矢量的增量$\Delta \vec v= \vec v_2-\vec v_1$

  $\vert\Delta \vec v \vert $:速度矢量增量的大小$\vert \Delta\vec v \vert=\vert \vec v_2-\vec v_1\vert$

  $\Delta v$ :速率的增量,$\Delta v=v_2-v_1=\vert \vec v_2\vert-\vert \vec v_1 \vert$

9. 注意:路程等相关概念

  路程:$\Delta S$ ,($\Delta t$时间内)运动轨迹的长度

用了增量符号$\Delta$,可理解为:$\Delta S=S_2-S_1$,$S$是自计时起点起,运动轨迹的长度值。

  平均速率: $\overline v=\cfrac {\Delta S}{\Delta t}$

  瞬时速率:$v= \cfrac {{\rm d}S} {{\rm d}t}$ , 平均速率的极限
  因${\rm d}S=\vert {\rm d} \vec r \vert$ ,瞬时速率即为瞬时速度矢量的大小。(故速率的符号为$v$,$v=\vert \vec v\vert$ )

二、加速度(按自然坐标系)的分解

1. 自然坐标系
  

  切向,沿质点前进方向为正,单位矢量$\vec e _t$
  法向,轨迹凹侧为正,单位矢量$\vec e_n$

自然坐标系主要用于力、加速度等的分解。

2. 加速度的分解,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

  加速度,可按自然坐标系,分解为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。
  $\vec a=a_t\vec e_t+a_n\vec e_n$

  $a_t=\cfrac {{\rm d}v} {{\rm d}t}$ 切向加速度 — 反映速度大小的变化
  $a_n= \cfrac {v^2} \rho$法向加速度 — 反映速度方向的变化

三、(圆周)运动的角量描述

1. 角坐标、角位置 $\theta$

  角坐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$\theta(t)$,称为角量运动方程。

2. 角速度 $\omega= \cfrac {{\rm d}\theta} {{\rm d}t}$

3. 角加速度 $\alpha=\cfrac {{\rm d}\omega}{{\rm d}t}$ 

4. 小结: 角坐标、角速度、角加速度的联系

(1)后者是前者的“变化率”
  $\theta(t) \xrightarrow[]{\,\quad\frac {{\rm d} \theta}{{\rm d}t}=\omega \quad} \omega(t) \xrightarrow[]{\,\quad \frac {{\rm d} \omega}{{\rm d}t}=\alpha \quad} \alpha(t) $

(2)前者是后者的“累积”
  $\theta(t) \xleftarrow[\theta=\theta_0+\int^t_{t_0} \omega {\rm d}t]{} \omega(t) \xleftarrow[\omega =\omega_0+\int^t_{t_0} \alpha {\rm d}t]{} \alpha(t) $

5. 与线量的联系

  对距圆心$r$处的点:

  速率:$v=r\omega$

  加速度分量: $\begin{cases} a_t=r\alpha \ a_n =r\omega^2\end{cases}$

计算要求:★已知角量运动方程,1)求角速度、加速度 2)求相应的线 速度、法向加速度、切向加速度
典型习题:三、4

四、(伽利略)速度变换式, 运动的相对性

1. (伽利略)速度变换式 $\vec v =\vec v'+\vec u$

  $\vec v$ :质点相对基本参考系$S$的速度,${\vec v}'$ :质点相对运动参考系$S’$的速度记为(相对速度),$\vec u$:运动参考系$S’$相对基本参考系$S$的速度。

  推广形式:$\vec v_{AB}=\vec v_{AC} +\vec v_{CB}$,$A$相对于$B$的速度,等于$A$相对于$C$的速度与$C$相对于$B$的速度的矢量和。

计算要求:★运用速度变换,求相对速度。 常融合在其他力学问题中。
典型习题:三、6

§2 牛顿定律

一、牛顿三大运动定律

1. 牛顿第一定律

  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,直至其它物体对它作用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。
 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具有惯性,并定义了惯性参考系:符合第一定律的参考系,称为惯性参考系。

2. 牛顿第二定律 $\vec F=m\vec a$

  揭示了力是引起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
(1)原始形式 $\vec F=\cfrac {{\rm d} \vec p}{{\rm d}t}$
  因(经典力学中)质量是常数, $\vec F=\cfrac {{\rm d} \vec p}{{\rm d}t}=m\cfrac {{\rm d}\vec v} {{\rm d}t}=m\vec a$

(2)在直角坐标系下:$\vec F=ma_x\vec i+ma_y \vec j+ma_z\vec k$
  分量式为 $\begin{cases} F_x=ma_x \ F_y=ma_y \ F_z=ma_z \end{cases}$

(3)在自然坐标系下:$\vec F=m(\vec a_t+\vec a_n)=m\cfrac {{\rm d}v}{{\rm d}t}\vec e_t+m\cfrac {v^2}{\rho} \vec e_n$
  分量式为$\begin{cases} F_t=ma_t=m \cfrac {{\rm d}v}{{\rm d}t} \ F_n=ma_n=m\cfrac{v^2}{\rho} \end{cases}$

3. 牛顿第三定律

 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沿同一直线,大小相等,方向相反,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。$\vec F=-\vec F'$

二、牛顿定律应用

1. 常见的三类力

  1)万有引力(重力);2)弹性力(压力、支持力、拉力、弹簧弹力) ;3)摩擦力(静摩擦力、滑动摩檫力)

2. 牛顿定律的应用

(1) 确定研究对象:质点或质点组合
(2)单个质点的受力分析
  质点在力场中,存在场力,如重力、静电力
  与其他物体相互接触,可能存在弹性力,如压力、支持力、拉力、弹簧弹力
  与其他物体接触,并有相对运动,或有相对运动趋势,存在摩擦力

(3)运动状态分析
  各质点的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
  质点之间的牵连关系

计算要求: ★★一般运动中,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多个牵连物体(如滑轮悬挂), 需对各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,联立方程组求解
典型习题:三、1,2

计算要求:★★圆周运动中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需要法向加速度以及法向(向心)力
典型习题:三、3

§3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

一、动量定理、动量守恒定律 - 力对时间的累计效应

1. 质点的动量定理  $\int^{t_2}_{t_1}\vec F{\rm d}t=\vec p_2-\vec p_1$

  1)力对时间的累积 → 动量的增量 ;2)$\vec I=\int^{t_2}_{t_1}\vec F{\rm d}t$ 称为“冲量”;3)$\vec p=m\vec v$, 质点的动量

2.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 $\int^{t_2}_{t_1}\vec F^{ex}{\rm d}t=\vec p_2-\vec p_1$

  1)合外力对时间的累积 → 系统动量的增量;2)描述的是两个及以上的质点组成的质点系统,需区分内力($\vec F^{in}$)、外力($\vec F^{ex}$)。3)内力对系统的动量改变无贡献(成对内力的合冲量为零)

3. (质点系的)动量守恒定律

  1)若$\vec F^{ex}=0$,$\vec p=$恒矢量;2)在直角坐标系中,若某一坐标轴方向外力为零,则“该方向的动量守恒”。(总动量不一定守恒)
  如: 若$F_x=0$, $p_x=$恒量。

计算要求:★★动量定理应用。 1)冲量的直接计算(力对时间积分)和间接计算(动量的增量) 2)确定末运动状态 3)计算平均冲力
典型习题:一、1,2

计算要求:★★★由动量守恒定律应用。 1)碰撞问题 2)某一方向上的动量守恒
典型习题: 一、3

二、动能定理 - 力对空间的累计效应

1. 功  $W= \int^b_a \vec F \cdot {\rm d}\vec r$
  

  力对物体所做的元功等于力在物体位移方向的分量(切向力)与元位移大小的乘积,总功是过程中元功的数量和。

  1)$ {\rm d}W=\vec F \cdot {\rm d}\vec r$  $W= \int^b_a \vec F \cdot {\rm d}\vec r$; 2)分解式 $W=\int^{x_b}_{x_a}F_x{\rm d}x+\int^{y_b}_{y_a}F_y{\rm d}y+\int^{z_b}_{z_a}F_z{\rm d}z$;3)对恒力,简化为: $W=\vec F \cdot \Delta \vec r$

2. 动能 $E_k=\cfrac 1 2 mv^2$、质点的动能定理 $W=E_{k2}-E_{k1}$

  简单表示为$W=\Delta E_k$, 功等于质点动能的增量

3.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$W^{ex}+W^{in}=E_{k2}-E_{k1}$

  所有力(内力、外力)的功等于系统动能的增量

  成对内力所作的总功不一定为零。是否做功取决于两受力物体有无相对位移。

计算要求:★★动能定理的应用。 1)功的直接计算(力对时间积分)和间接计算(动能增量) 2)确定末运动状态
典型习题:一、4, 5

三、(物体系)的势能

1. 保守力

  做功只由起点、终点位置决定的力

  保守力做功与路径无关

2. 势能 $E_p$

  对保守力,可定义对应的势能。保守力在两位置间做的功,等于该势能在两位置间的减少量(增量的负值)。 $W=-\Delta E_p$

  势能是相对的,指定势能零点后,才能确定各位置的势能取值。

  势能属于产生保守力相互作用的系统,引用势能时,隐含选择了以系统为研究对象。

3. 常见势能

(1)重力势能$E_p=mgh$
  $h$为相对势能零点平面的高度。重力势能属于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。

(2)弹簧的弹性势能$E_p= \cfrac 1 2kx^2$
  $x$为弹簧的伸长量。弹簧的弹性势能属于弹簧和物体组成的系统。

计算要求:势能的计算,常融合在功能原理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问题中

四、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

1. 机械能 $E=E_k+E_p$

  系统动能和势能的总和

2. 功能原理 $W^{ex}+W_{nc}^{in}=E_2-E_1$

  外力和非保守内力的功,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

  对保守力引入势能后,保守力作的功可用势能的变化代替。故质点系的动能定理,可变化为用机械能表达。   

2. 机械能守恒 若$W^{ex}+W_{nc}^{in}=0$, $E=$恒量

  只有保守力(重力、弹力等)做功时,可适当选择系统,使保守力成为内力。此时,系统的机械能守恒。

计算要求:★★★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运用
典型习题:三、6

五、质心,质心运动定律

1. 质心  $\vec r_c= \cfrac 1 M \int \vec r {\rm d}m$

  其中$M=\int {\rm d}m$ ,为质点系总质量
  1)质心是质点系质量分布的平均位置;2)分量式: $x_c= \cfrac 1 M \int x{\rm d}m$ $y_c= \cfrac 1 M \int y{\rm d}m$ $z_c= \cfrac 1 M \int z{\rm d}m$ ; 3)对密度均匀、形状对称的物体,质心在其几何中心.

2. 质心运动定律 $\vec F^{ex} = M\vec a_c$

  作用在系统上的合外力等于系统的总质量与系统质心加速度的乘积。

计算要求:质心的计算
典型习题:三、7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